作者:赵斌老师
尽管我们当前的学术研究与过去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整体上,学术交流体系仍然是建立在传统的构架之上,并不能匹配现代学术研究的需要。传统学术论文交流包括三个方面:撰写与发表、传播与反响、引用和评论。其中,公开发表论文是传播最重要的渠道。一般,杂志的编委会送审稿件并被同行建议接受后,就转移到出版商手里。
出版商负责将内容分发给学术界,这是他们最核心的角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版商主要通过在线平台收取订阅费或开放获取费作为基础业务模式来实现。很明显,这里的在线出版过程,只是将利益分配从内容创造者和出版公司手里转移到了托管公司、社交媒体巨头和广告中间商手里。遗憾的是,在网络时代,学术论文的传播似乎只是完成了从印刷版到数字版或网络版的过渡,目前的在线模式只是在尝试复制离线模式而已,学术交流仍然遵循着同样的过程和工作流程,采用相同的模型和学术评价体系:科学成果以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文章进行传播,然后由同行和资助机构根据论文“质量”(这包括期刊的影响因子、引用该论文的其他文章数量)来评价科学成果的贡献。
我们都能体会到,互联网带来的技术革命是极其深刻的,但为什么在知识传播过程中这么难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历史上的一个技术局限性。话说1965年,纳尔森(Ted Nelson)创造了“超文本”一词,他当时与许多年轻黑客朋友合作,致力于打造一个名为Xanadu(世外桃源)的项目,期望采用计算机程序,将全球所有的信息连接起来并建立交叉引用。20多年过去了,Xanadu最终并未脱颖而出,但是超文本概念却被20世纪90年代初问世的第一个Web浏览器采用了——依靠超文本链接将一台计算机中的信息与另一台计算机中的信息连接起来的。可惜,Web所建立的超文本链接,本质上是单向的,任何人都可以在Web上指向任何东西,这与Xanadu的愿景有很大的差异。Xanadu是基于能链接回点击这个链接的实体,是一种具有双向链接的网络,每个节点都知道还有哪些其他节点与之链接,维持着上下文的关系。但在20世纪90年代,如果基于这样双向链接来建立Web,所需要的处理能力在当时是完全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当时由于互联网的技术局限性所产生的单向超链接,成为如今要实现价值互联网的桎梏:难于跟踪对内容的使用而计算内容提供者的贡献并获得报酬。于是,出版商的唯一选择只能是开放内容,以广告为基础建立商业模式,或者对信用卡用户索取昂贵费用这种付费墙的方式。可以设想,如果是双向链接的万维网,那带来的将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正如Walter Isaacson在他的“创新者”(The Innovators)一书中所说,“如果Nelson的双向链接系统流行起来,那么就有可能准确计量对链接的使用情况,并让所有使用这些内容的用户向内容制作者自动付款。那么,整个出版业、新闻业和博客网站的结果都会很不一样。”内容和知识传播进入了真正的在线模式,需要更高级的复制和分发——内容发布与直接流向内容制作者的报偿支付相结合。
正如将大数据理解成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具体技术,作为发展中的区块链也应该看成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而不应纠结于特定的技术。区块链不需要“中心服务器”,这其实是一种编程思想,虽然以前这难于想像,但现在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网络,我们的应用。区块链的出现,要让Xanadu没有完成的夙愿能够实现,这将改变出版商在传播过程中所担任的中间人的角色。那么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1)区块链上的研究,可能会对研究人员建立学术声誉以及获得认定的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学术研究中的区块链,可以自动存储科学家的所有活动。每当研究人员上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撰写和提交文章或审阅稿件时,都会自动进行跟踪和记录。通过在区块链上工作,企图进行欺诈的风险显著降低,从而使收集有关研究人员、研究团队和大学绩效的可靠完整数据变得更加容易。这就有可能建立更高级和更可靠的指标。此外,它将允许基于目前尚未得到良好认定的活动(例如,同行评审)来建立这样的指标。
(2)区块链上可以进行数字版权管理。如果版权与小额支付相结合,就可以使版权管理更直接。与传统版权相比,数字版权还可能涉及更复杂的方面,例如重利用,许可和版税——而目前这些复杂方面是通过大型机构及其复杂产品作为中介来进行的。利用区块链,内容的所有权自动建立,内容的使用和版税的支付则通过存储有权限的智能合约来自动执行。
(3)通过区块链传播内容可以准确计算使用量。目前,内容是通过各种平台来提供下载和共享服务,例如Web of Science,ResearchGate,PubMed等等,要跟踪这些内容的使用变得日益困难。这不仅影响到了出版商的利益和管理,对于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本身来说,也是有问题的,因为读者量和使用量也是他们所关心的重要指的。而在区块链管理下的内容,可以同时计数使用记录和报告,既准确又简单。
(4)通过区块链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学术认定系统(Academic Endorsement System,AES)。这里,我们介绍一个致力于打造以区块链为主导的学术传播网站Zenodo。里面有一篇文章“面向开放科学:去中心化自主学术认定系统的案例”,就提出了一个更全面的学术认定改革。非常有趣的是,这篇文章本身是以匿名方式(如图中的代码:b8d5ad9d974a44e7e2882f986467f4d3)发表的,并在下面做了一个说明:我们的提案是为了废弃目前一些过时的科学出版业,为了尽量减少一些不利影响,我们选择以笔名的形式发布。其实,这更可能是作者本身想对匿名发表的学术认定做一个演示。在我之前的一篇博文中(在区块链上进行科学研究和数据共享:理念与举措),对这种情况进行了介绍:使用区块链可以匿名提交想法和假设,促进更多创新。在匿名写作中,没有同行的压力,研究人员可能会进行更自由的思考,并随时分享那些并不成熟甚至离经叛道的想法。在文章中,作者认为传统学术出版业有许多弊端:编辑和出版商的权力太大,整个过程太昂贵、太缓慢,忽视了非传统产出和阴性结果。文章提出的新型方案是在区块链基础上构建的学术认定系统,是基于一种新型的货币形式,他们杜撰了一个术语——学术认定分值(Academic Endorsement Points,AEP),科学家可以使用AEP来奖励那些值得认定的科学工作。此外,科学家入账的AEP数量是基于他们先前的工作所收到的AEP,成功获得高度认定的研究人员将对这个群体产生更大的影响。而且任何类型的研究成果都可以按照同样的方式获得认定,例如博客文章、数据集和软件等。还有另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特点,该系统比引用任何传统指标所生成的时间都要快。有关这里提到的AES和AEP,我在之后的文章中将详细介绍。
图 以匿名方式发表的文章及其说明
我们看到,这种用于学术研究的区块链,最终可能会伴随着加密货币的推出,将为区块链增加一个经济层。这种“研究用比特币”可以在读者消费内容的时候为出版商提供小额支付,还可以向研究人员自己进行货币奖励。例如,区块链可以直接向出版商和获奖作者发放可用于购买其他内容或服务的加密货币。它还可以为研究活动引入奖励,如同行评审,统计支持,实验室设备交换,外包特定研究或数据托管。最终,使用加密货币以众筹方式产生的首次代币发售(ICOs)可用于资助整个研究项目。通过这种方式,密码经济学可以在科学中得到发展,并反映一系列学术活动的价值。
我们目前的科学奖励是基于竞争的而不是合作的,然而新想法通常是合作的产物,这二者是非常矛盾的。此外,不同的研究人员和研究小组通常都在研究同样的问题,这是在浪费“脑力”、时间和金钱。
一个旨在改变研究协作性质的创业Matryx.ai(https://matryx.ai/)发起人称:目前科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激励结构。因此,他们打算提供一个平台,主要是为了促进和激励研究合作,同时不鼓励单独的和孤立的研究。在Matryx上,一个研究项目开始时,用户可以设置一个赏金,这是他们希望研究群体解决问题后所应该获得的数量。那么,研究者就可以通过在平台上彼此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里的合作是通过区块链来跟踪的,这样问题得到解决后,研究者就获得了适当的报酬(赏金)。原则上,任何人——不管是资深的科学家,还是刚刚涉足科研的博士研究生,甚至是热心的业余爱好者——都可以为这个合作做贡献并获得报酬。
可见,这些平台的开发,有可能消除学术出版业中间商的角色,但它们同时也可以用来改变学术交流的商业环境。如果平台允许作者上传内容、设置价格,之后分发内容,甚至无需出版商就可以付费。此时,出版商的角色应如何转变呢,也许他们应侧重于提供编辑和同行评审等服务,这样可确保质量,同时也是将内容提供给最相关学术界的重要过滤机制。
参考资料:
Joris V Rossum. 2017. Blockchain for Research. Digital Science Report (https://www.digital-science.c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itial_coin_offering
Towards Open Science: The Case for a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Academic Endorsement System (https://zenodo.org/record/60054)
相关博文: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斌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1115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