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2) { ["lab"]=> string(3) "629" ["news"]=> string(3) "930" } 课题组两名研究生参加“第七届全国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 土壤碳循环与地膜覆盖课题组 | LabXing

土壤碳循环与地膜覆盖课题组

简介 我们对脚下土壤的了解,远不及对浩瀚的天体运动了解得多

分享到

课题组两名研究生参加“第七届全国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陶招    

        2021年10月15-18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五环国际大酒店顺利召开,会议围绕加强同位素领域学者之间的交流,跟踪国际前沿,加强推广同位素技术在我国相关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会议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到会进行指导,并设置大会特邀报告,专题报告,分组讨论,培训,墙报展示,野外考察等环节。

       丁凡老师课题组的常艺和陶招2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常艺同学在“碳循环稳定同位素研究”会议专题进行了口头报告。

图1 常艺(左)和陶招(右)

    常艺汇报的题目为“利用C/N去估算土壤稳定有机质总微生物残体的贡献”。最近,微生物残体成为土壤碳循环领域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相信,土壤稳定有机质主要由微生物残体形成。然而,这一猜想缺乏足够的证据,是否正确仍是一个未知数。过去的研究多是利用氨基糖来计算微生物残体的贡献,但是氨基糖只是微生物体内的一个化合物,用它去表征微生物残体的量,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微生物死后C/N的值并不发生改变,因此本研究尝试利用(活体)微生物的C/N去估算稳定有机质中微生物残体的贡献。结果表明:1)土壤稳定有机质中微生物残体的贡献为55%,远远低于目前大家的想象;2) 森林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来源有机质占稳定有机质的比例高于农田高于草地生态系统;3) 深层(>20 cm)土层微生物来源有机质占稳定有机质的比例高于表层(0-20 cm);4) 森林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来源有机质占稳定有机质的比例受环境因素(温度、降水)的影响变化明显,温度、水分含量越高,微生物来源有机质占稳定有机质的比例越高。得出如下结论,1)稳定有机质并不全部由微生物残体构成,微生物源有机质占稳定有机质的一半左右。2)森林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来源有机质对稳定有机质的贡献容易受到气候因子的影响,而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对气候的响应不敏感。

图2 常艺做会议专题报告

图3 常艺口头汇报的题目

     会后我们参加了吉林松嫩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考察,考察内容包括:国家野外台站,生态微宇宙实验平台,人工草地,草原植物资源圃,苜蓿和藜麦等经济作物育种基地以及退化草地恢复示范点,放牧平台,模拟增温平台,模拟降水平台等。

    最后感谢中国生态学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方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感谢各领域学者的精彩报告,感谢会务组以及各志愿者的辛苦付出。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各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拓宽了我们对前沿知识的认知,也为自己实验创新给予了灵感,对我们以后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创建: Oct 20, 2021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