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年 之前
《现代有机反应:还原反应(第10卷)》是《现代有机反应》(1~10卷)的其中一个分册,书中精选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和重要的还原反应。对每一种反应都详细介绍了其历史背景、反应机理、应用范围和限制,着重引入了近年的研究新进展,并精选了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以及5个以上代表性反应实例,参考文献涵盖了较权威的和新的文献。可以作为有机化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学习与参考用书。
《现代有机反应:还原反应(第10卷)》由胡跃飞、林国强主编,除了着重介绍各种反应的历史背景、适用范围和应用实例,还凸显了它们在天然产物合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几个命名反应虽然经典,但增加了新的内容,因此赋予了新的生命。每一个反应的介绍虽然只有短短数十页,却管中窥豹,可谓是该书的特色。
6 年 之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课程有机结构分析考试——红外光谱
5 年 之前
1. 了解: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萘、蒽、菲及其他稠环芳烃的结构特点;
2. 理解:定位规律的理论解释及休克尔规则;
3. 掌握:
(1)芳香烃化合物的命名;
(2)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和重要化学性质;
(3)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及定位规律。
5 年 之前
1. 了解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2. 理解共振论、共轭体系和共轭效应等的相关内容;
3. 掌握二烯烃的结构特点和重要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二烯烃的反应;共振论、共轭体系、共轭效应。
教学难点:共振论、共轭体系,共轭效应。
5 年 之前
1. 了解重要的基本概念如旋光度和比旋光度、分子的对称因素、手性碳原子、对映体和非对映体、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等;
2. 理解物质的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3. 掌握手性分子的构型表示方法如透视式和Fischer投影式及Fischer投影式的书写规则;
4. 掌握手性分子的构型标记方法:D/L 法和 R/S法。
5 年 之前
1. 了解:醇、酚和醚的物理性质及几种重要醇、酚、醚类化合物;
2. 理解:
(1)醇特殊的物理性质;
(2)醇的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反应机理;
3. 掌握:
(1)醇、酚、醚的结构和命名;
(2)醇、酚、醚的重要化学反应及伯、仲、叔三类醇的不同反应活性。
5 年 之前
重点: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反应;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规律及应用;芳香性判定的Hückel规则。
难点:苯芳烃的化学反应;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规律及应用;芳香性判定的Hückel规则
5 年 之前
1. 了解:(1)旋光异构体性质上的异同;(2)动态立体化学;(3)外消旋体的拆分;
2. 理解:(1)旋光异构体产生的原因;(2)丙二烯和联二苯的结构;
3. 掌握:
(1)旋光度和比旋光度、分子的对称因素、手性碳原子、对映体和非对映体、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等一些基本概念;
(2)物质的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3)手性分子的构型表示方法:透视式和费歇尔投影式,以及费歇尔投影式的规则写法及变换规则;
(4)手性分子的构型标记方法:D、L 法和 R、S法。
5 年 之前
教学目标:
1. 了解:醛、酮的重要化合物和醌的有关内容;
2. 理解:羰基化合物亲核加成的反应机理及不同羰基化合物加成反应的活性大小的原因;
3. 掌握:
(1)羰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
(2)醛、酮的重要化学性质。
5 年 之前
1. 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及几种重要的卤代烃;
2. 理解: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反应机理及两种反应之间的竞争;
3. 掌握:
(1)各种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及命名;
(2)卤代烃的重要化学反应及反应的外因与内因对反应的影响;
(3)卤代烃化学结构和化学活性的关系。
4 年 之前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卤代烃的分类与命名;
2. 理解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3. 掌握卤代烃的重要化学反应及反应的外因与内因对反应的影响;
4. 掌握不同结构卤代烃分子中卤原子的活性问题;
5. 掌握卤代烃的制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卤代烃的反应;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即SN1和SN2)和消除反应机理(E1、E2)以及两者之间的竞争;卤代烃化学结构和化学活性的关系。
教学难点: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即SN1和SN2)和消除反应机理(E1、E2)及亲核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之间的竞争。
5 年 之前
1. 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及几种重要的卤代烃;
2. 理解: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反应机理及两种反应之间的竞争;
3. 掌握:
(1)各种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及命名;
(2)卤代烃的重要化学反应及反应的外因与内因对反应的影响;
(3)卤代烃化学结构和化学活性的关系。
Transition-Metal Catalyzed Oxidative Dehydrocyclization Reactions
6 年 之前
第一部分:钯催化分子内直接氧化胺化反应研究。
根据Baldwin规则,由于分子轨道重叠角度不匹配,使得5-endo-trig类型的环化是禁阻的,因此通过这种直接的氧化胺化方式来构建二氢吡咯结构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在这部分研究工作中,我们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实现了钯催化分子内烯烃双键保留的胺化反应。在钯催化剂作用下,对甲苯磺酰基保护的胺和双键直接氧化偶联,可以以中等至较高的收率高效的得到一系列2,3-二氢吡咯衍生物。在条件优化过程中我们发现只有含有氯离子的钯催化剂才能催化该反应的进行。在底物兼容性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当烯烃支链位置连有吸电子官能团时,由于可以降低中间体的能量,大大促进了5-endo类型的环化过程。通过KIE实验我们证实了该反应的决速步不涉及C-H键的断裂。
第二部分:铑催化分子内烯烃氧化交叉偶联反应研究。
由于存在较多的副反应和催化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研究分子内烯烃的氧化偶联反应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在这部分研究工作中,我们采用稀释的策略控制反应的化学选择性,通过引入离子性的大位阻阴离子添加剂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采用具有较强配位能力的酰胺基作为导向基、催化能力较强的Rh(III)催化剂控制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该反应具有非常好的化学和立体选择性,具有较好的原子经济性和官能团兼容性。同时我们也对大环双烯片段的后期应用转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通过KIE实验我们证实了该反应经历了C-H键活化的历程。
第三部分:铜催化脱氢Diels-Alder反应研究。
传统的Diels-Alder反应使用的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存在稳定性差和毒副作用较大的问题。在本研究工作中使用的铜催化偕二酯烷烃的脱氢方法,“一锅法”完成了Diels-Alder反应,该反应具有非常好的官能团兼容性和原子经济性,同时也具有非常高的脱氢效率和产率。在反应条件的筛选中,我们发现缺电子的联吡啶可以提高催化脱氢效率。在底物拓展过程中我们发现非对称双烯具有非常好的邻对位选择性。
Transition-Metal Catalyzed Oxidative Dehydrocyclization Reactions
6 年 之前
Cyclic compounds are common in a variety of natural products and drug molecules.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types and sizes of rings during natural product synthesis and drug discovery has always been a challenging and crucial step. Direct oxidative dehydrocyclization has been the focus of organic chemists and conducted extensive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as an atom economical process.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oxidative dehydrocyclization shows great potential and application value in organic synthesis due to atomic and step economy, high efficiency of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high reaction selectivity. In this thesis, the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oxidative dehydrocyclization is mainly studied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
Part I: Palladium–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direct oxidative amination reactions.
According to the Baldwin’s rules, 5-endo-trig type cyclization is forbidden due to mismatch in molecular orbital overlap angles. Therefore, it is more challenging to construct the dihydropyrrole structure by this direct oxidative amination. In this part of the research work, we have carried out the palladium-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amination reaction of alkenes with retention of olefin functionalization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direct oxidative coupling of p-toluenesulfonyl protected amine and double bond under palladium catalyst gives a series of 2,3-dihydropyrrole derivatives very efficiently with moderate to high yields. In the condition optimization process, we found that only the chloride containing palladium catalyst can catalyze the reaction process.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of substrate compatibility, we found that the cyclization of 5-endo-trig occurs easily when the olefin branching sites have electron-withdrawing functional groups by reducing the energy of the intermediates. Through the KIE experiment, we confirmed that the reaction does not involve step-by-step C-H bond cleavage process.
Part II: Rhodium-catalyzed macrocyclization via direct intramolecular oxidative cross-coupling of alkenes.
The research on the oxidative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of intramolecular alkenes is very challenging due to the problems of many side reactions and lower catalytic efficiency. In this part of our work, we used a dilute solution strategy to control the chemo-selectivity of the reaction. Then we introduced a more ionic, stable and hindered additive to keep 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rhodium catalyst. Furthermore, we employed a strong directing amide group and Rh(III) catalyst with excellent coordination and C-H bond activation ability to control the stereoselectivity of the reaction. This reaction has very good chemo- and stereoselectivity, good atomic economy and functional group compatibility.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conducted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late application transformation of macrocyclic diene fragments. Through the KIE experiment, we confirmed that the reaction involves C-H bond activation process.
Part III: Copper-catalyzed dehydrogenative Diels-Alder reactions.
Copper catalyzed dehydrogenative Diels-Alder reaction shows very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 because it does not need to prepare unstable and toxic α, β-unsaturated carbonyl compounds. In this part of our work, we have first carried out the dehydrogenative Diels-Alder reaction of copper-catalyzed gem-esters and ketones with very good functional group compatibility and atom economy as well as very high dehydrogenation efficiency and yields. We found that electron-deficient bipyridyl ligand can improve the catalytic dehydrogenation efficiency in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screening. Moreover, we also found that the asymmetric diene has very good ortho and para selectivity in the process of substrate development.
NMR Chemical Shifts of Common Laboratory Solvents as Trace Impurities
6 年 之前
核磁溶剂峰
Modern Organic Synthesis in the Laboratory
6 年 之前
实验室常用经典反应和标准操作步骤
5 年 之前
1. 了解: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萘、蒽、菲及其他稠环芳烃的结构特点;
2. 理解:定位规律的理论解释及休克尔规则;
3. 掌握:
(1)芳香烃化合物的命名;
(2)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和重要化学性质;
(3)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及定位规律。
5 年 之前
1.了解饱和烃的来源、用途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以及环烷烃结构上的特点;
2.理解烷烃卤代反应的反应历程及环烷烃的结构;
3.掌握:
(1)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规则(包括环烷烃的顺反异构);
(2)烷烃的结构、构象的概念及表达方式,特别是乙烷、丁烷、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典型构象以及构象与稳定性的关系;
(3)饱和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其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4)环烷烃的物理性质规律及与烷烃物理性质的异同。
5 年 之前
1. 了解一些重要不饱和烃(如乙烯、乙炔等)的相关内容;
2. 理解:
(1)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反应历程
(2)诱导效应、共轭体系、共轭效应的概念及对马氏规律、碳正离子稳定性的理论解释;
3. 掌握: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的结构、异构(含顺反异构)和命名;
(2)不饱和烃的化学性质。
5 年 之前
1. 了解一些重要不饱和烃(如乙烯、乙炔等)的相关内容;
2. 理解:
(1)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反应历程
(2)诱导效应、共轭体系、共轭效应的概念及对马氏规律、碳正离子稳定性的理论解释;
3. 掌握: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的结构、异构(含顺反异构)和命名;
(2)不饱和烃的化学性质。
5 年 之前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分类、特点和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及一般方法;
2.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价键理论(包括经典的价键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及共价键的属性、有机化合物的酸碱理论等;
3.掌握碳原子在有机化合物中的成键方式、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及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等。
5 年 之前
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特点;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价键理论及共价键的属性。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共价键理论及其共价键的属性。
教学难点:杂化轨道理论
6 年 之前
1、掌握2,4-二氯苯氧乙酸的制备方法;
2、掌握Williamson醚合成法;
3、掌握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以及如何用间接的方法对苯环进行氯化;
4、练习多步合成;
5、进一步熟练容量法在有机化合物测定中的应用。
5 年 之前
1. 了解:(1)旋光异构体性质上的异同;(2)动态立体化学;(3)外消旋体的拆分;
2. 理解:(1)旋光异构体产生的原因;(2)丙二烯和联二苯的结构;
3. 掌握:
(1)旋光度和比旋光度、分子的对称因素、手性碳原子、对映体和非对映体、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等一些基本概念;
(2)物质的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3)手性分子的构型表示方法:透视式和费歇尔投影式,以及费歇尔投影式的规则写法及变换规则;
(4)手性分子的构型标记方法:D、L 法和 R、S法。
5 年 之前
1. 了解烯烃、炔烃的分类;
2. 掌握烯烃的结构、立体异构(顺反异构)和命名;
3. 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及重要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烯烃、炔烃的反应及反应机理;马氏规律的解释及应用;诱导效应。
教学难点: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的反应机理和诱导效应。
5 年 之前
1. 了解本章重要的基本概念及烷烃的分类与命名方法;
2. 理解烷烃的光卤代反应的自由基反应机理;
3. 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和有机物分子构象表示法;
4. 掌握和学会分析乙烷、丁烷、环已烷的典型构象以及构象稳定性问题;
5. 掌握环己烷的构型和小环环烷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6. 掌握烷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烷烃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烷烃和环烷烃的系统命名原则;烷烃的卤代反应的自由基反应历程;烷烃和环烷烃的分子构象以及Newman投影式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烷烃的光卤代反应的自由基反应机理;烷烃的分子构象以及Newman投影式表示方法。
5 年 之前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分类、特点和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及一般方法;
2.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价键理论(包括经典的价键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及共价键的属性、有机化合物的酸碱理论等;
3.掌握碳原子在有机化合物中的成键方式、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及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等。
6 年 之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课程有机结构分析考试——核磁共振
5 年 之前
1.了解饱和烃的来源、用途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以及环烷烃结构上的特点;
2.理解烷烃卤代反应的反应历程及环烷烃的结构;
3.掌握:
(1)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规则(包括环烷烃的顺反异构);
(2)烷烃的结构、构象的概念及表达方式,特别是乙烷、丁烷、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典型构象以及构象与稳定性的关系;
(3)饱和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其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4)环烷烃的物理性质规律及与烷烃物理性质的异同。
6 年 之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课程有机结构分析考试——紫外光谱
6 年 之前
1、掌握苯环上进行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以及磺化反应在合成中的应用;
2、掌握2-硝基-1,3-苯二酚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3、进一步熟悉机械搅拌、水蒸气蒸馏和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6 年 之前
1、掌握Knoevenagel合成法的原理和芳香族羟基内酯的制备方法;
2、掌握重结晶的操作技术;
3、了解酯水解法制备羧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