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能源转换与能源存储团队”由教授、副教授、博士后、讲师和工程师,及研究生/本科生等20名研究人员组成,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学术带头人为麦文杰研究员,广东省“杰青”、特支计划、暨南杰出人才、暨南大学物理系主任、博导,该团队主要从事光电材料、能源材料、及其相关新型柔性器件的研究,重点研究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光电解水制氢等方向,特别是在柔性储能器件的研究上,多项开创性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在本领域已形成鲜明研究特色。此外,该团队还保持与广州鹏辉能源、深圳金能弘胜等能源科技公司之间的产业化合作。近3年来,本团队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8项,发表学术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8.0以上论文20余篇,有多篇论文发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Materials Today、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Nano Letters、Nano Energy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授权发明专利3项。
研究方向1:柔性储能器件
研究内容:新型超级电容电极材料、纤维状超级电容器、可裁剪智能织物
主要研究成果:
基于过渡金属氧化微纳结构和性能调控等优势,与柔性纤维器件性能提升有机结合起来,研究思路如下:1)电极微纳结构和电学性质调控。提出氢化处理和构建核壳结构(协同效应),进而大幅提升柔性器件储能性能(ACS Nano, 7(2013)2617. 他引319次)。2)器件结构设计方面。突破储能E=1/2CV2限制,采用非晶Fe2O3纳米管替代传统碳材料,成功与MnO2纳米线正极配对,有效拓宽了柔性超容器件的电压窗口和储能密度(Nano Lett, 14(2014),731. 他引340次)。3)柔性可裁剪。利用金属纤维柔韧性和导电性的双功能优势,实现电流传输与电荷存储在单根纤维器件上的集成(Nano Energy 31(2017)432.)。4)可编织和集成系统。成功地将纤维状超级电容器与纤维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共同编织,形成了一种单层的、可裁剪的新型全固态智能可穿戴织物,使裁剪和编织智能化衣服成为可能(ACS Nano 10(2016)9201)。其中《ACS Nano》将本工作选为研究亮点在主...